一、宣传承诺与现实的差距
广电宽带通过”超低价无限流量””免费升级”等宣传语吸引用户,实际激活后常出现套餐内容缩水。例如用户反映购买的19元192G套餐,实际激活后变成29元99G套餐,流量数据存在虚标现象。更有用户遭遇机顶盒强制升级收费,原本免费更换的设备被收取100元费用。
二、费用异常三大根源
类型 | 具体表现 | 占比 |
---|---|---|
隐藏费用 | 流量超额按5元/G计费 | 37% |
合约陷阱 | 36个月强制协议期 | 42% |
系统漏洞 | 莫名扣除预存话费 | 21% |
具体表现为:
- 流量消耗异常加速,24小时内扣费达60元
- 协议单伪造签名绑定长期合约
- APP无法查询实时用量
三、用户维权典型案例
2024年12月浙江用户通过淘宝购买广电卡,商家承诺的9元套餐激活后变为29元,经投诉获得500元赔偿。另有用户因网络质量差要求销户,被强制收取违约金。这些案例显示,38%的投诉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索赔。
四、消费者应对策略
- 保留宣传页面截图和聊天记录
- 要求出示书面协议并核对签名
- 通过12315平台发起集体投诉
- 主张三倍赔偿(最低500元)
- 向通信管理局申请行政调解
广电宽带通过信息不对称设置消费陷阱的行为已形成固定模式,从2024年9月至12月的投诉数据看,相关投诉量环比增长68%。建议消费者提高证据意识,监管部门需建立电信服务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企业实施市场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