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政策调整与用户协议争议
广电宽带近年推行光纤升级时,常以「套餐优惠」名义引导用户签署长期协议。部分用户反馈升级后实际费用高于承诺,且存在隐性条款。例如黄山用户曾遭遇原套餐下架后被迫接受更高资费,运营商称系统内最低套餐已调整为50M两年480元,无法延续旧合约。类似情况在广东地区亦有发生,用户因线路升级被要求支付额外工料费,但合约期内无法终止服务。
用户投诉案例与服务质量问题
- 有用户升级光纤后网速未达承诺标准,客服以「网络正常」推诿,最终因无法注销被迫续约;
- 宽带套餐绑定电话卡存在误导,100元升级费实际为开卡费用,一年后需额外付费;
- 合约期内违约金条款争议频发,部分用户称未签署协议却遭36个月绑定限制。
收费突增的合理性分析
从合同法律关系看,运营商单方面调整套餐需取得用户书面同意。但实际执行中存在「系统自动续约」「口头承诺不兑现」等问题。技术升级成本是否应转嫁用户也存在争议,例如广东用户因线路改造被迫承担100元工料费,但原合约未约定此类变更条款。套餐资费透明度不足,部分费用项目解释模糊,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应对建议
- 保留原始合同与缴费凭证,核查费用明细是否符合签约条款;
- 向地方通信管理局投诉未达承诺网速、强制绑定等侵权行为;
- 考虑改用运营商IPTV套餐,部分包含宽带服务的组合资费更具性价比。
广电宽带收费突增现象多源于套餐规则不透明与单方面服务变更,其合理性需结合具体合约条款判断。建议用户通过行政投诉或法律途径主张权益,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资费公示审查,避免运营商利用格式条款损害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