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核心矛盾
自2022年起,东莞广电网络以“光纤升级”名义对使用传统同轴电缆的用户实施服务中断,用户需付费升级套餐才能恢复使用。官方声称该行为是响应国家广电总局2017年高清电视推广政策,但用户指出广电未履行合同义务,通过技术手段强制消费,构成单方面违约。
广电主张 | 用户质疑 |
---|---|
政策合规性 | 未提前书面告知 |
设备自然淘汰 | 故意断网胁迫 |
优惠套餐惠民 | 变相涨价收费 |
强制升级的三大手段
- 物理断网:剪断原有线路且拒绝维修,仅提供光纤接入方案
- 服务胁迫:客服将报修请求转化为套餐推销,拖延故障处理时效
- 合约捆绑:对未到期用户收取违约金,但自身违约不担责
用户面临的困境
消费者遭遇双重损失:既无法继续使用已付费服务,又面临升级套餐的额外支出。典型案例显示,广电维修人员会直接告知“不升级就别用”,而在合同存续期内要求用户承担100-300元不等的工料费。部分用户因拒绝升级被列入黑名单,影响后续业务办理。
法律与合约争议
- 广电单方面终止服务是否构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欺诈行为
- 光纤升级成本转嫁是否违反《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合同履行原则
- “三线整治”工程能否作为不可抗力免责事由
东莞广电的强制升级行为暴露了公共基础设施运营商在技术迭代过程中的服务缺位。尽管政策导向要求技术升级,但应以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为前提。当前亟需建立明确的过渡期补偿机制,并通过第三方监管避免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