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架构设计原理
主备模式通过两台服务器(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实现业务连续性保障。主服务器处理所有业务请求,备份服务器实时监控主节点状态,通过心跳检测机制实现故障感知。该架构支持共享存储和镜像同步两种数据同步方式,确保故障切换时数据完整性。
- 主备服务器硬件集群
- 共享存储设备(SAN/NAS)
- 虚拟IP地址管理模块
- 心跳检测网络通道
双机热备工作机制
基于VRRP协议实现主备状态管理,主节点每2秒发送心跳包,备份节点通过连续3次未收到心跳触发故障转移。数据同步采用以下方式确保一致性:
- 磁盘级镜像同步(实时复制块设备)
- 文件级增量同步(lsyncd/sersync工具)
- 数据库主从复制(GTID模式)
容灾方案设计要点
异地多活架构通过地理分布的多节点实现业务级容灾,需满足以下标准:
- 业务单元可独立提供服务
- 跨机房数据延迟≤50ms
- 支持DNS/GSLB智能调度
同城双活方案采用光纤直连实现RPO≈0,RTO<30秒的快速恢复能力,适用于金融交易类系统。
实施步骤与配置规范
典型实施流程包含:
- 安装配置Keepalived+LVS实现VIP漂移
- 部署DRBD实现存储层实时同步
- 配置nginx_upstream_check模块健康检测
- 制定容灾切换策略(手动/自动)
网络配置需满足:
- 主备机内网互通(建议万兆链路)
- 独立心跳网络(避免业务流量干扰)
- 防火墙放行VRRP协议(112端口)
高可用性验证方法
建议测试场景包括:
- 模拟主节点硬件故障
- 切断主节点网络连接
- 数据库服务异常终止
通过自动化测试工具验证故障切换时间,要求业务中断时间≤5秒,数据丢失量≤3个事务。
有效的高可用架构需结合服务器集群、数据同步、智能故障转移等多维度技术,通过定期演练和性能监控持续优化容灾能力。建议每季度进行全链路故障演练,确保RTO/RPO指标符合SLA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