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3 22:16:38
593

筑牢校园防线,远离两卡犯罪与帮信陷阱

摘要
本文系统解析校园「两卡」犯罪特征与危害,通过典型案例警示青少年远离帮信陷阱,提出包含法律教育、技术防护、家校联动的综合防范策略,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行动指南。...

认识「两卡」犯罪本质

「两卡」即手机卡、银行卡及第三方支付账户,已成为电信诈骗的核心工具。犯罪分子通过利诱学生出租、出售个人账户,形成「开卡团伙—带队团伙—收卡团伙—贩卡团伙」的黑色产业链。此类行为不仅破坏金融秩序,更让青少年沦为犯罪帮凶。

筑牢校园防线,远离两卡犯罪与帮信陷阱

危害与典型案例剖析

2023年7月某校学生因参与「手机口」诈骗,导致受害人损失14万元,最终本人受刑事处罚,家长亦遭信用惩戒。此类案件呈现低龄化、隐蔽化趋势,常见手段包括:

  • 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兼职信息诱导转账
  • 利用未成年人身份注册企业账户洗钱
  • 通过游戏皮肤兑换骗取账户权限

法律后果与惩戒措施

违法犯罪行为对应法律后果
行为类型 法律后果
买卖电话卡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伪造公司账户 妨害信用卡管理罪
提供验证码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参与者将面临五年内限制移动支付、影响个人征信等信用惩戒,严重者需承担刑事责任。

校园防诈行动指南

  1. 强化「五不」原则:不透露密码、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随意扫码、不点击可疑链接、不参与非法转账
  2.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开启预警功能
  3. 建立家校联动机制,定期开展反诈主题班会

构建校园防诈体系需多方协同,通过法治教育提升学生法律意识,运用技术手段阻断犯罪链条,让青少年在清朗的网络环境中健康成长。

声明:文章不代表云主机测评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