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防诈行动背景与现状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呈现技术化、精准化趋势,非法买卖“两卡”成为犯罪链条关键环节。2025年数据显示,涉及手机卡、银行卡的帮信案件同比上升37%,其中青少年涉案比例达21%。诈骗分子通过搭建GOIP设备、虚拟支付平台等手段,将“两卡”作为洗钱、通联的核心工具。
筑牢两卡安全防线核心措施
公安机关联合金融机构建立三级防护机制:
- 源头管控:落实运营商开卡实名制+人脸核验双认证,银行实施新开卡72小时非柜面交易限制
- 技术拦截:部署AI反诈平台实时监测异常转账行为,2025年拦截可疑交易超12亿笔
- 联合惩戒:建立涉案“两卡”主体黑名单,实施5年支付功能限制与征信记录联动
诚信社会共建实践路径
构建全民反诈共同体需多方协同:
- 政府部门推行反诈承诺书签署制度,覆盖98%企事业单位
- 教育系统将防诈课程纳入必修学分,开发VR模拟诈骗场景实训系统
- 社区建立“银发护卫队”,针对性开展老年人防诈情景演练
青少年防诈警示教育
针对校园“两卡”犯罪高发态势,公安机关推出三项专项措施:
- 建立校园反诈联络员机制,每校配备专职法制辅导员
- 开发青少年版反诈APP,集成游戏化学习模块与紧急冻结功能
- 推行“一案双查”制度,对涉案学生开展心理辅导与就业帮扶
全民防诈需要技术防御与社会治理双轮驱动。通过健全“两卡”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构建覆盖12亿网民的数字安全防火墙。2025年全民反诈行动已推动电诈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43%,持续筑牢数字时代的诚信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