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装与设备暗藏费用
首次开通宽带时,运营商可能收取200-500元不等的安装调试费,且不同区域收费标准不透明。设备租赁费更具隐蔽性,例如标榜“免费赠送”的路由器,实则需按月支付10-15元租赁费,部分用户两年间因此多付近500元,魔盘等设备附加费也常被忽略。
二、套餐捆绑隐形条款
低价宽带常捆绑手机套餐,例如79元套餐强制绑定两张副卡,每月产生32元额外费用。升级套餐时存在“调速费”陷阱,运营商可能擅自添加20元/月的带宽提速服务,或通过“永久提速”条款绑定长期合约。
- 副卡服务费:10元/张/月
- 存储空间租赁:15元/月
- 摄像头月租:15元/月
三、增值服务强制扣费
运营商常未经确认开通增值服务,包括视频彩铃(6元/月)、5G会员包(20元/月)等。更隐蔽的是将设备租赁费包装成“全屋WiFi服务”,每月收取10元附加费。
四、限速降速模糊条款
低价套餐常隐藏“达量降速”规则,300M宽带实际可能限速至100M。部分运营商在合约中设置“网络优化费”,要求支付10元/月维持基础网速。
五、合约终止违约金陷阱
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计算公式为15元×使用月数。更隐蔽的是自动续约机制,原套餐到期后自动转入高价套餐,用户未及时取消则需继续履约。
消费者需警惕合同中的设备租赁细则、增值服务勾选项及自动续约条款。建议每月核对账单明细,遇异常扣费立即通过工信部渠道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