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绑定与隐藏收费
部分电信套餐在办理宽带或其他主业务时,强制要求用户开通副卡,甚至未经明确告知即默认绑定。有用户发现两年间持续为未激活的副卡支付费用,累计金额超过240元。更隐蔽的是套餐内捆绑的彩铃费、云盘服务费等附加项目,办理时往往未作详细说明。
- 副卡基础费:10元/月
- 彩铃功能费:6元/月
- 宽带调速费:20元/月
流量共享逻辑混乱
主卡套餐内的专属流量常无法供副卡使用,导致用户误判流量余量。有案例显示,主卡购买的流量包仅限主卡使用,而副卡超额流量直接产生额外费用。更存在主副卡流量使用优先级混乱问题,主卡会优先消耗副卡临时购买的流量包,而非主卡原有套餐内流量。
注销违约金陷阱
用户尝试注销副卡时,常被要求支付高额违约金,计算方式为15元/月×使用月数。有消费者因提前终止赠送流量的优惠协议,被要求支付近350元违约金。部分营业厅以「协议期未满」为由拖延办理,导致违约金持续累积。
隐性附加费用
套餐费用构成存在严重信息不对称,常见隐藏收费包括:
- 宽带提速费未经明确告知
- 副卡功能费伪装成「免费赠送」</
- 套餐升级后自动延续旧资费标准
有用户办理299元套餐后,实际消费达470元/月,三年累计损失超五千元。
虚假宣传诱导消费
运营商通过电话营销夸大优惠效益,向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推销高价套餐。存在将副卡包装成主卡资费、隐瞒10年协议期等欺诈行为。部分优惠活动以回复验证码方式绑定限制条款,剥夺用户销号转网权利。
消费警示
建议消费者办理套餐时要求书面协议,重点核查:费用明细、违约金条款、流量使用规则。遇强制消费可向工信部投诉,对未经确认的增值服务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一赔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