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费用与返款欺诈套路
中国电信799元宽带套餐实际收费远高于宣传价格的现象普遍存在。有消费者办理799元/年套餐后,发现每月扣款149元,全年实际支出达1598元,且承诺的返款从未到账。部分套餐通过”主卡+副卡”形式捆绑销售,副卡每月收取10元/张的隐性费用,彩铃等增值服务未经确认自动开通。
宣传费用 | 实际支出 | 隐性项目 |
---|---|---|
799元/年 | 1598元/年 | 副卡费/返款欺诈 |
149元/月 | 249元/月 | 设备维护费 |
二、虚假宣传与业务员话术陷阱
业务员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系统性的话术欺诈:
- 声称”免费赠送”FTTR设备,实际收取50元/月维护费
- 承诺”无合约”的流量卡,注销时却扣取违约金
- 口头保证”不超套餐不收费”,实际设置流量超额计费
有消费者在签字环节遭遇业务员篡改协议内容,纸质合同与电子存档存在差异。
三、合约陷阱与高额违约金
电信套餐通过三种方式绑定长期合约:
- 私自办理36个月网贷分期
- 合约期内销户需支付「使用月数×15元」违约金
- 套餐升级强制绑定3年在网协议
有用户注销到期宽带时,因「超期1天」被收取整月费用,维权需提供完整通话录音作为证据。
四、消费者如何应对
建议采取以下维权措施:
- 通过工信部投诉渠道主张「退一赔三」
- 要求出示完整合同并留存签字版本
- 定期核查账单明细与套餐状态
2025年最新案例显示,向工信部投诉的成功率较直接与电信协商提高83%。
电信套餐收费乱象本质是「低价引流+捆绑销售+合约封锁」的组合拳。消费者需提高协议审查意识,监管部门应建立套餐价格异常波动预警机制,从源头遏制此类商业欺诈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