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幌子背后的设备风险
诈骗分子常以“免费升级宽带”为名,冒充电信公司工作人员上门安装改装设备。这些设备实则为语音网关或VOIP设备,可将用户家中的固定电话改造成远程控制的诈骗基站,用于批量拨打涉诈电话。例如上海段阿姨的案例中,诈骗分子通过安装非法设备,使其电话线路在一天内拨出数百通诈骗电话。
二、隐性合约条款陷阱
部分“免费升级”服务暗藏捆绑条款:
- 强制绑定长期合约,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赠送的路由器、摄像头等设备需用满3年,否则需支付买断费用;
- 未明确告知可能产生的流量限制或网速降级。
三、伪装身份骗取信任
诈骗团伙通过多重伪装降低受害者警惕性:
- 使用伪造工牌和统一工装模仿正规工作人员形象;
- 通过本地号码(如10000号)发送服务通知;
- 谎称设备升级可“屏蔽诈骗电话”或“提升网速”。
四、防范与应对措施
为避免落入陷阱,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通过官方渠道(10000号)核实上门人员身份;
- 拒绝非官方人员接触家庭网络设备;
-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警惕隐性收费;
- 发现异常通话记录立即报警并联系运营商。
免费宽带升级服务可能成为电信诈骗的新温床,从设备改装到合约陷阱均存在系统性风险。消费者需提高警惕,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服务真实性,避免因贪图小利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