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绑式长期合约陷阱
电信宽带送手机活动中,最常见的套路是以”免费”名义强制签订24-36个月合约。用户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署协议,若中途解约需支付高达千元的违约金。更隐蔽的是,部分套餐会通过赠送路由器等设备延长合约期,导致用户被长期套牢。
二、隐形费用与套餐升级套路
该活动存在三重收费陷阱:
- 基础套餐费外强制叠加来电显示等增值服务费
- 宣称”千兆升级”实则网速未达标,需额外购买设备
- 手机号码激活后自动绑定新套餐,月费增幅超50%
有用户反映原本699元的宽带套餐,实际月消费达119元且无法取消捆绑服务。
三、低质手机与征信风险
所谓赠送手机暗藏双重隐患:
- 设备多为市场价低于500元的低端机型,故障率高
- 通过”橙分期”等金融工具办理,会在征信报告显示贷款记录
2021年有案例显示,此类分期记录直接影响用户房贷审批。
四、携号转网误导消费
电信工作人员常以”保留原号”为诱饵,实际操作中:
步骤 | 操作手法 |
---|---|
1 | 承诺免费携号转网送5G手机 |
2 | 私自开通新号码并绑定套餐 |
3 | 原运营商继续扣费形成双重收费 |
总结建议
消费者办理此类业务时,务必核实合约期限、解约条款及征信影响,要求营业厅书面确认所有费用明细。遭遇纠纷可向工信部投诉,2024年数据显示该类投诉解决率达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