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需求与预算评估
明确应用场景是配置选择的核心前提:
- 个人/小型项目:1-2核CPU、1-2GB内存、1-2M带宽可满足基础需求
- 中型企业应用:建议4-8核CPU、4-8GB内存、5-10M带宽支撑中等并发
- 大型高并发系统:16核及以上CPU、16GB+内存、动态带宽扩展方案
建议初期采用按量付费模式进行压力测试,业务稳定后切换包年包月节省成本。
二、核心配置参数选择
关键硬件配置的匹配原则:
并发量 | CPU/内存 | 带宽 | 扩展组件 |
---|---|---|---|
50-100 | 4核8G | 10M | 单机部署 |
200-400 | 8核16G | 10M | CDN+数据库 |
1000+ | 集群部署 | 20M+ | 负载均衡+OSS |
存储选择需注意:SSD云盘适用于高IO场景,普通云盘满足常规需求即可。
三、地域与可用区部署
部署策略直接影响服务响应速度:
- 优先选择离用户群体最近的地域节点
- 多可用区部署提升容灾能力(华东1-A/B/C区互备)
- 跨境业务建议启用全球加速服务
四、计费模式与成本优化
两种主要计费方式对比:
- 包年包月:适合长期稳定业务,最高可节省35%费用
- 按量付费:适合短期测试场景,支持随时释放资源
推荐使用资源监控工具,根据CPU/内存利用率动态调整配置。
五、常见配置陷阱规避
高频配置错误解决方案:
- 避免CPU/内存配比失衡(建议1:2到1:4)
- 忽视突发流量需配置弹性伸缩策略
- 数据库未独立部署导致资源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