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远见与时代需求
2008年阿里巴巴面临计算能力瓶颈,服务器负载高达98%,亟需解决算力问题。王坚提出自主研发云计算系统的构想,认为依赖国外技术将导致长期风险。他主张构建以“飞天”为核心的自主云计算体系,这一决策奠定了阿里云的技术基础,使中国云计算起步与国际同步。
- “飞天”分布式计算系统:首个自主知识产权云计算平台
- 城市大脑:2017年落地杭州,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 三体计算星座: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计划
二、独特的职业背景
王坚兼具心理学与计算机跨学科背景,1980-1999年期间在杭州大学从心理学本科成长为系主任。他主导的人机交互研究为云计算界面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微软亚洲研究院期间开发的数字墨水技术更验证其工程化能力。这种复合型知识结构使其能预见数据为中心的计算范式变革。
三、突破性领导能力
在阿里云初创期遭遇内部质疑时,王坚展现强韧领导力:
- 顶住“骗子”舆论压力坚持研发投入
- 建立工程师主导的迭代开发机制
- 推动从电商支持系统向公共计算服务转型
这种坚持最终使阿里云成为全球第三大公有云服务商,估值超4500亿元。
四、结论
王坚成为阿里云创始人的核心原因在于:精准把握计算范式变革机遇,跨学科知识带来的创新视野,以及突破技术封锁的坚定执行力。他推动中国云计算实现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印证了“以数据为中心”的前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