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增长动力与市场预期
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显示,阿里云收入预计从2025财年的1180亿元增长至2028财年的2400亿元,三年实现翻倍。该预测基于AGI(通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以及阿里云在中国市场40%以上的占有率优势。到2028年,其EBITDA利润率有望从20%提升至35%,推动估值达到1400亿美元。
关键支撑要素包括:
- 阿里宣布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创中国民企最高纪录
- 生成式AI带动推理算力需求,DeepSeek等大模型突破推动商业化进程
- 核心电商业务现金流为云业务持续输血,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竞争壁垒与技术护城河
阿里云已构建完整的AI技术矩阵,通义千问系列衍生模型超9万个,在多模态模型、推理模型等关键领域建立领先优势。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
- 国内最大算力供应体系,覆盖2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
- 与蚂蚁生态协同,在金融科技领域占据50%以上市场份额
- 自主研发的飞天操作系统实现数据中心间毫秒级响应
潜在风险与估值变量
利好因素 | 风险因素 |
---|---|
AI商业化加速 | 国际地缘政治压力 |
市销率提升空间 | 华为云/腾讯云竞争 |
分拆上市预期 | 政策监管趋严 |
当前阿里云市销率仅为4倍,若达到AWS历史平均水平的8倍,估值可突破2800亿美元。但需警惕美国技术封锁可能影响芯片供应,以及国内反垄断政策对生态扩张的限制。
结论:在AI算力需求爆发、基础设施持续投入、技术生态闭环形成的三重驱动下,阿里云大概率在2028年前突破1400亿美元估值。但实现该目标需要满足年均23%以上的收入增速,并维持35%以上的毛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