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备架构的核心原理
主备架构通过主服务器实时处理业务请求,备服务器持续同步主节点数据实现冗余备份。主服务器承担所有读写操作,备服务器通过日志复制或文件镜像方式保持数据一致性。该模式有效隔离生产环境与备份环境,当主服务器发生硬件故障时,备节点可在30秒内完成服务切换。
二、数据同步的关键机制
实现数据实时同步需结合以下技术:
- 日志同步:MySQL Binlog、Oracle Redo Log等数据库日志实时传输
- 块级复制:DRBD技术实现磁盘区块级同步
- 增量传输:Rsync算法仅传输差异数据,降低带宽消耗
类型 | 延迟 | 适用场景 |
---|---|---|
实时同步 | <1s | 金融交易系统 |
定时同步 | 5-15min | 文档管理系统 |
三、主备架构实施步骤
- 配置双服务器网络互通,建议使用专用备份网络
- 安装数据同步组件(如Keepalived、Corosync)
- 设置SSH密钥认证实现免密传输
- 制定故障切换测试方案,验证RTO/RPO指标
四、最佳实践与风险控制
建议采用混合备份策略:每日全量备份结合每小时增量备份。阿里云等平台提供跨可用区容灾方案,可在控制台配置自动故障转移策略。需定期检查备份日志,确保同步完整性并保留3份历史版本。
主备架构通过实时数据同步与自动故障转移机制,可达成99.95%的服务可用性。企业应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同步频率,结合云服务商提供的监控工具构建完整灾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