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诈骗手段解析
诈骗分子利用多部手机构建「语音中转通道」,通过手机1连接境外诈骗电话并开启免提,手机2拨打受害者电话实现直接对话。该技术使来电显示伪装成本地号码甚至银行、公检法等官方号码。
- 设备搭建:两部手机+非法获取的电话卡
- 技术处理:刷机改号/伪造基站信号
- 话术诱导:冒充客服/公职人员/亲友
二、精准识别技巧
针对新型诈骗特征,建议掌握以下识别方法:
- 号码鉴别:拒接无号码显示来电,官方机构不会使用网络电话
- 内容验证:涉及转账、验证码、账户解冻等敏感要求立即终止对话
- 设备防护:安卓用户避免点击短信链接,关闭境外来电功能
三、紧急应对步骤
若已产生资金损失,应立即执行:
- 拨打110报警并提供通话录音
- 通过银行APP冻结账户(操作路径:安全中心→账户冻结)
- 保留短信截图、通话记录等电子证据
四、典型案例警示
福建武夷山案件中,未成年人受「日结兼职」诱惑,使用本地号码拨打1524条诈骗电话,导致5人被骗47万元。涉案人员均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刑事拘留。
- 境外团伙:策划诈骗剧本,提供资金
- 技术组:设备架设与号码伪装
- 话务组:招募未成年人实施通话
电话卡诈骗呈现技术化、年轻化趋势,公众需强化设备防护与信息核验意识。建议定期登录国家反诈中心APP更新防护策略,对于异常通信保持「三不原则」: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