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的甜蜜陷阱
市场上常见的”9元100G”或”无限流量”广告往往暗藏玄机。这类套餐实际存在流量虚标、限速阈值等限制,例如某移动80G套餐在使用20G后即降速至2G网络。部分商家通过短期优惠吸引用户,优惠期后月租费可能翻倍上涨。
- 标称无限流量却设置降速阈值
- 定向流量占比过高(如100G套餐仅5G通用流量)
- 优惠期后资费大幅上涨
二、套餐合约的隐形枷锁
部分低价套餐要求签订12-24个月合约,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某移动套餐违约金高达300元,且存在自动续约条款。更有套餐绑定强制消费项目,如基础服务费、号码保号费等隐形支出。
三、流量虚标的文字游戏
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模糊流量计量标准,包括:
- 将夜间闲时流量计入总套餐
- 视频流量单独计费
- 流量有效期限制(月末清零)
实测数据显示,部分物联卡流量虚标率可达30%-50%。
四、物联卡冒充的骗局
不良商家常将物联卡伪装成手机卡销售,这类卡片存在三大风险:不支持语音通话、流量虚标严重、退费机制缺失。某案例显示用户充值100元后实际到账流量仅60G。
五、注销服务的重重障碍
注销流程设计复杂化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包括:线上客服排队超时、线下网点推诿扯皮、靓号保管费等附加费用。某用户注销套餐耗时15天,涉及3个部门沟通。
选择流量卡应重点核查三要素:运营商官网备案信息、套餐合约具体条款、用户真实评价。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办理,并保存好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维权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