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的「无限流量」陷阱
部分商家以“无限流量”为噱头吸引消费者,实际却存在网速限制与流量阈值。当用户达到隐形的月流量上限后,网速会被强制降至1Mbps以下,导致视频加载困难、网页无法正常浏览。更有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虚标流量,实际可用量不足宣传的50%。
二、隐形费用与捆绑消费套路
低价套餐常暗藏三大附加收费项目:
- 激活费用:需支付50-100元开卡费,部分商家未提前告知
- 基础服务费:标注9元套餐实际包含20元/月的基础通信费
- 定向流量限制:标称40G流量中仅10G为通用流量,其余仅限特定APP
三、物联卡冒充正规手机卡
不良商家通过以下特征进行欺诈:
- 卡面无11位手机号码,仅有设备识别码
- 充值需通过第三方平台,非运营商官方渠道
- 流量虚标率达30%-50%,且无法提供消费明细
四、返现分期与优惠期限骗局
常见营销话术包含“充100返120”等返利活动,实则需连续充值24个月才能兑现,中途停机则返现金额作废。另有商家将“19元/月”优惠期限定为前6-12个月,后续自动恢复至59元/月原价。
消费者选购时应重点关注运营商官方标识、11位手机号码、通用流量占比三大要素,并要求商家提供加盖公章的套餐协议。建议通过运营商官网或线下营业厅核验套餐真实性,避免轻信第三方平台的夸大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