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的”无限流量”
市面上标榜的”无限流量卡”大多存在严重误导,实际使用中普遍存在限速阈值。例如某款宣传”不限量”的套餐,在用户达到30GB后即被降速至1Mbps,导致视频加载困难。这种”假无限”套路通过模糊宣传术语,使消费者误判实际使用体验。
隐形费用层层叠加
低价套餐背后往往暗藏多重收费项目:
- 强制首充金额不纳入话费抵扣
- 合约期内无法更改套餐
- 超出定向流量后按5元/GB收费
有用户反映19元套餐实际年支出达288元,包含隐藏的激活费、服务费等附加成本。
物联卡冒充正规卡
部分商家以”纯流量卡”名义销售物联卡,这类卡存在三大风险:
- 无法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套餐详情
- 流量计量存在3倍以上虚标
- 退费需满足苛刻条件
区域限制与合约陷阱
多地用户遭遇”活动区域不符”的拒赔理由,即便在省会城市仍被系统判定为”非服务区域”。合约期内注销需支付违约金,有案例显示2年合约提前解约需赔付剩余月份套餐费的30%。
消费者应警惕”超低价无限流量”宣传,办理前务必确认:是否物联卡、具体限速阈值、合约期限及违约金条款。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办理,并保留完整的充值记录作为维权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