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体验卡的真实性质
中国移动的“免费体验卡”往往以“零元领取”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存在诸多限制条件。例如某款全国发行的体验卡宣称每月29元享80G流量,但一年后资费自动上涨至39元且流量减半。部分体验卡需签署协议,条款中明确要求用户承诺使用期限,中途解约需支付违约金。
二、四大隐形收费陷阱
项目 | 宣传说辞 | 实际收费 |
---|---|---|
副卡服务 | 共享主卡套餐 | 每月10元管理费 |
免费流量 | 赠送15G流量 | 次月自动续订扣费 |
设备租赁 | 免费安装摄像头 | 每月10元/台服务费 |
主要收费套路:
- 套餐升级诱导:工作人员以“优化资费”名义推荐高价套餐,隐瞒合约期限
- 增值服务捆绑:免费体验期结束后自动续费,如视频会员、云存储等
- 设备分期付款:学习机等设备以“预存话费”形式分期扣款,实际利率高于市场水平
三、消费者应对策略
- 办理业务时要求书面确认资费明细,特别关注带“*”号的补充条款
- 每月通过掌上营业厅查询“增值业务费”“代收业务费”等明细项
- 接到营销电话时坚持“三不原则”:不立即答应、不透露验证码、不远程授权
中国移动的“免费”服务往往通过模糊条款解释、设置自动续费机制等方式实现盈利。建议用户保留业务办理录音、短信凭证,遇强制消费可向工信部投诉维权。定期检查账单明细,及时取消非必要服务,是避免隐形收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