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办理暗藏隐形条款
消费者在办理移动万能副卡时,常被诱导签署包含”在网享惠民权益”等隐形条款的协议。这类条款通常以”免费体验”名义出现,实则强制要求用户承诺24个月在网期限。有用户反映,办理过程中未获明确告知,事后要求取消却被告知需承担每月10元功能费。
强制绑定与二次收费
移动副卡实际收费结构存在严重误导:
- 基础套餐费(8-10元)叠加流量共享费(10元)形成双重收费
- 主副卡流量共享机制导致三卡用户月均话费超200元
- 宽带业务强制捆绑副卡办理,销户需分阶段操作
靓号陷阱与模糊说明
部分副卡号码因”靓号”属性产生意外收费。用户在不知情情况下办理特殊号码,次月起被扣取每月100元靓号费。移动公司以”APP已标注”为由推卸责任,但无法提供办理时的页面凭证。
收费项目 | 说明 | 涉及金额 |
---|---|---|
流量共享群组费 | 未告知的长期扣费项目 | 620元/62个月 |
靓号附加费 | 未显著提示的号码属性 | 100元/月 |
用户维权困境
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阻碍:营业厅推诿办理取消手续、客服解释与办理页面信息不符、投诉渠道要求用户自证办理过程。有用户因未保留办理凭证,最终承担超额费用达3075元。
争议焦点总结
- 业务办理环节未尽告知义务
- 收费结构存在设计性误导
- 靓号规则说明不透明
- 销户流程设置人为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