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响应机制存在缺陷
用户报障后常遭遇处理流程冗长,多个案例显示维修响应时间超过72小时,故障期间仍正常收取月租费用。2024年台风灾害后,有用户断网四个月仍未彻底解决,客服以“主线路故障”为由推诿,却无法解释同小区其他用户正常使用的现象。
- 2024年宽带维修需经3次转接不同部门
- 2025年光猫故障被要求用户自费更换设备
- 夜间紧急服务时段缺乏值班人员
二、费用纠纷与规则模糊
套餐资费存在显著新旧用户差异,2025年老用户套餐单价达到新用户的22倍。隐性收费问题突出,有用户发现宽带续约后被强制开通增值服务,需多次投诉才能取消。
用户类型 | 套餐价格 | 流量额度 |
---|---|---|
13年老用户 | 129元/月 | 20GB |
新入网用户 | 29元/月 | 100GB |
三、技术缺陷与管理漏洞
设备维护体系存在明显短板,2024-2025年间光猫故障率同比上升40%,部分设备使用不足半年即出现故障。智能化服务反而成为障碍,老年用户易误触电视端业务办理弹窗,取消流程需完成7步以上操作。
- 光猫故障平均修复时长:48小时
- 误办理业务投诉占比:32%
- 系统停机误判率:18%
服务标准不透明、技术运维能力滞后、用户权益保障机制缺失三大症结,导致移动宽带客服体系陷入信任危机。需建立客户分级响应机制,推行故障期间费用减免政策,同时加强设备质量管控,方能重塑服务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