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条款中的自动续费机制
移动校园宽带套餐普遍采用”合约期自动续约”模式,用户在办理时签署的电子协议中,通常包含”合约到期后自动延续原套餐”的条款。部分套餐要求用户需使用满1年,若中途取消需补交设备差价。这种机制导致用户在未主动续约的情况下,仍被持续扣除30元/月费用。
二、用户协议感知度不足
运营商在宣传时多强调首年优惠价格,但对自动续费条款常采用三种弱化处理方式:
- 协议文本使用复杂法律术语
- 续费条款隐藏在二级页面
- 业务员口头说明时避重就轻
有用户反映办理时仅被告知”每年续费”,实际却被绑定三年合约。部分用户直至收到扣费短信才发现隐藏的”家庭合户账单”。
三、取消流程的复杂性
取消自动续费需经过多重验证环节:
- 通过官方APP提交取消申请
- 等待48小时电话回访确认
- 前往指定营业厅归还设备
有案例显示,用户需要接听两次确认电话才能完成取消,若错过任一通话则流程失效。部分营业厅因权限问题无法直接处理宽带解约,形成”踢皮球”现象。
四、费用合理性争议
项目 | 金额 |
---|---|
基础宽带费 | 15元 |
合账号服务费 | 10元 |
设备维护费 | 5元 |
30元/月的费用包含光猫设备租赁、带宽使用及账户管理服务。但用户质疑收费明细未在账单中明确展示,且存在未使用的增值服务扣费。跨省宽带服务还需额外支付100元安装费,实际年费达460元。
自动续费机制本质上是运营商通过技术手段降低用户流失率的商业策略。建议学生在办理时要求打印完整协议,重点关注条款中的”合约期限”和”解约条件”,定期通过官方APP核对子账户账单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