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捆绑消费的强制绑定
移动宽带标榜的「免费安装」往往需要用户满足特定条件:
- 强制升级高价手机套餐(最低消费58元起)
- 绑定路由器、机顶盒等设备(每月额外收取15-25元)
- 要求预存话费或购买增值服务(如全屋WiFi调测费)
二、隐藏费用的连环陷阱
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附加费用包括:
- 安装初期不告知的月租费(15元/月全屋光网调测费)
- 设备押金与折旧费(光猫、机顶盒强制购买)
- 套餐到期后的自动续费(免费期后默认按原价续约)
有用户反映安装后6个月才发现账单异常,维权时却面临「合约未到期」的推诿。
三、合约期限的长期捆绑
移动宽带合约存在多重限制性条款:
- 最低合约期2-4年(违约金可达套餐总费用30%)
- 禁止携号转网(合约期内锁定手机号码)
- 套餐降级限制(必须维持指定消费额度)
有案例显示用户试图解约时,需辗转多个营业厅且无法获得统一处理方案。
移动宽带的营销策略通过话术包装掩盖了三大核心风险:套餐捆绑的强制消费、费用结构的模糊表述以及合约解除的高门槛。消费者在办理时应重点核查设备费用明细、解约条款细则及网速保障协议,避免陷入「免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