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宽带合约期绑定至2050年的现状
自2018年移动推出免费宽带业务以来,大量用户因签订长期合约导致携号转网受阻。部分用户在办理宽带时,合约期被默认设定至2050年,需提前解约则需支付高额违约金。2024年仍有用户反映,移动以“系统默认绑定”为由拒绝取消宽带业务,甚至将合约期延长至2025年或更久。此类长期绑定行为成为用户投诉焦点。
二、政策调整与运营商回应
2019年,中国移动针对“合约期过长”问题作出政策调整,明确要求:
- 无固定合约期或合约期超过20年的协议,统一调整为最长20年;
- 新办理合约的用户按新规执行,合约期不超过20年;
- 靓号用户协议到期后可自由携转,未到期则需按合同法解约。
实际执行中存在差异。2025年仍有用户遭遇“隐藏合约期”问题,业务员未明确告知36个月合约期即强制绑定。
三、合约期争议的典型案例
近年典型案例包括:
- 用户2018年办理两年期宽带,2024年申请取消却被要求履约至2025年;
- 免费升级千兆宽带时被默认绑定36个月合约,取消需支付违约金;
- 未提供机顶盒却收取费用,合约期被擅自延长至2050年。
这些案例显示,合约期条款的透明度和执行规范性仍是核心矛盾。
四、用户应对策略与建议
为维护自身权益,用户可采取以下措施:
- 办理业务时要求书面确认合约期限,留存沟通记录;
- 通过工信部12300或黑猫投诉平台发起维权;
- 依据《民法典》和工信部规定,主张“未明确告知条款无效”。
若遭遇高额违约金索赔,可要求运营商提供原始签约凭证。
结论:尽管政策明确合约期上限为20年,但运营商执行中存在遗留问题与新违规现象。用户需提高合约审查意识,监管部门应强化对隐性绑定行为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