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捆绑陷阱:看似优惠的隐形枷锁
移动宽带常以「充值返现」「赠送会员」等话术吸引用户续费,例如充120元话费每月返10元的活动,实则通过减免原套餐费用的方式变相绑定用户。更有案例显示,工作人员在用户办理套餐时擅自添加电视套餐包、电脑套餐包等增值服务,导致月费暴涨。
- 警惕「充值送宽带」类活动,可能包含24-36个月合约期
- 办理时要求书面确认所有服务项目及对应费用
二、设备归还条款:免费赠品的隐藏代价
运营商承诺免费提供的路由器、光猫等设备,常附带有隐性约束条款。某用户办理宽带套餐获赠路由器后,次日被告知需在3年后归还设备,损坏需赔偿200元。更有多地用户反映,退订宽带时因设备损耗争议被扣留押金。
- 设备使用期限绑定宽带合约期
- 折旧费计算标准不透明
- 维修责任界定模糊
三、自动续费条款:悄无声息的扣费陷阱
部分套餐存在默认勾选的自动续费功能,用户充值后可能在未主动确认的情况下被持续扣费。有案例显示,预存话费赠送的会员服务到期后自动转为收费项目,且扣费前无明确提醒。随身WiFi等设备更存在「余额不足自动扣款」的隐藏设置。
四、模糊优惠条件:文字游戏的终极演绎
运营商常使用「首年优惠」「限量特惠」等模糊表述,例如某300M宽带套餐首年每月10元,但未明确说明次年资费标准。更有多起投诉显示,所谓「免费宽带」实际需要满足每月最低消费门槛,且合约期内不得降档。
五、退订限制条款:维权路上的绊脚石
用户申请退订服务时可能面临多重阻碍,包括高额违约金(需补缴未履约周期套餐费)、强制设备回收、冗长的审核流程等。有案例显示,用户提出异议时,客服直接建议报警而非解决问题。
总结建议
- 办理前要求提供完整电子版合同
- 重点核查「违约责任」「设备归属」「资费变更」条款
- 对口头承诺进行通话录音或文字确认
- 定期查询账单明细及合约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