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务退订的流程复杂化
成都移动宽带退订需经历营业厅预约、设备回收、上级审批等多个环节,部分用户反映需反复提交身份验证、设备检测报告等材料。例如有用户因设备归还流程中“串号不符”被拒,需重新协调安装人员上门核验,导致退订周期延长至10天以上。
二、多方审核的本质与动因
运营商设置多重审核主要基于以下考量:
- 风险控制机制:防止合约期内违约行为,需核对设备完整性及费用结算
- 业务挽留策略:通过流程延迟争取用户回心转意,如客服反复询问退订原因
- 部门协作低效:营业厅、运维部、财务部需跨系统确认信息,导致流程碎片化
三、用户权益与流程优化的冲突
当前审核流程存在两难困境:既要遵守《电信服务规范》关于“72小时内响应”的条款,又需执行内部风控制度。有用户因四个月未完成退订向通管局投诉,最终仍被转回原处理流程。部分营业厅为规避设备丢失责任,要求用户自拆设备并拍照存档,实质将管理成本转嫁消费者。
四、典型案例与行业现状
2025年珙县营业厅退订案例显示,用户需完成“申报-审批-拍照-二次审批-退件”五步流程,与工信部“不得设置障碍”的规定直接冲突。同类问题在四川多地存在,移动官方APP虽提供线上退订入口,但实际仍需线下核验设备。
多方审核机制本质是运营商在服务质量监管与商业利益间的平衡策略。建议通过电子化设备核验、跨部门数据互通等方式优化流程,同时加强工信部门对退订时效的强制约束,才能实现用户权益与企业管理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