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藏费用伪装免费服务
移动宽带常以”免费赠送”名义吸引用户,实际在账单中暗藏三项收费陷阱:基础服务费、设备维护费和增值服务费。有用户办理269元话费套餐后,发现每月额外产生92.52元宽带相关费用,包含未告知的增值服务。升级宽带时承诺的”免费换新”,实则从次月起每月增加10元费用。
二、套餐捆绑强制消费
办理过程中存在典型捆绑销售行为:
- 强制绑定电视套餐或手机合约
- 要求预付2-3年费用才能享受优惠
- 赠送路由器需签署最低消费协议
有消费者办理”最便宜套餐”后,发现被添加电脑套餐包和电视套餐包,月费突增百元。
三、网速承诺不符实际
标称100M-1000M带宽存在严重缩水问题:
- 高峰时段网速不足标称值30%
- 游戏延迟高达200ms以上
- IPTV与宽带共享带宽导致卡顿
测试数据显示,实际下载速度仅为宣传值的18%-45%,且存在区域性信号衰减。
四、合约期限暗藏违约金
两年合约存在三大风险:
- 提前解约需支付剩余月份50%费用
- 套餐变更自动延长合约期
- 合约到期自动转为标准资费
有用户发现签约1年后费用突增120%,客服解释为”恢复原价”。
移动宽带通过四重收费陷阱构建盈利模式:前期以免费诱导签约,中期通过捆绑增加收入,后期利用合约锁定用户。消费者需特别注意合同细则中的服务期限条款、增值业务说明及违约金计算方式,建议办理时全程录音并保留书面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