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装收费套路引发信任危机
大连移动宽带用户多次反映,安装阶段存在模糊收费条款问题。有用户遭遇「赠送」设备变收费项目的案例,原本承诺免费提供的路由器、机顶盒在合约到期后被要求退还或转为租赁收费,导致两年额外支出可达1920元,远超设备本身价值。更有多位用户指出,业务员在推销时刻意淡化合约限制,将「租用」表述为「赠送」,为后续收费埋下伏笔。
二、网络故障频发暴露运维短板
2024年12月期间,有用户记录到15天内出现四次断网事故,维修响应时效呈现波动:从首次故障的次日上门,到第三次故障因维修人员休假延迟三天处理。2025年2月的案例显示,下午5点报修的故障被推迟至次日处理,与电信等竞品相比,非工作时间段的应急保障明显不足。
- 首次响应:12-24小时
- 二次维修:24-72小时
- 节假日响应:超过72小时
三、免费套餐背后的三重陷阱
大连移动宽带通过「免费」策略获客时存在多重限制:
- 强制捆绑手机套餐,月消费需达58元以上
- 合约期长达24-36个月,提前解约需支付30%违约金
- 共享带宽设计导致晚高峰网速下降50%-70%
用户实测数据显示,免费宽带实际月均隐性成本达25-40元,与电信基础套餐价差收窄至15%以内。
四、服务响应机制亟待完善
客服系统存在多部门推诿现象,2025年1月某用户投诉隐藏收费时,客服耗时3天完成跨部门数据核实。维修环节过度依赖个别技术人员,有案例显示客服中心与现场维修人员存在信息断层,导致故障诊断效率降低30%。
大连移动宽带的质量争议源于商业策略与服务能力的失衡。低价获客模式下的设备租赁陷阱、网络资源超售、服务响应滞后形成连锁反应,建议运营商建立透明收费清单、优化网络负载均衡、设立7×12小时应急响应专班,以重建用户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