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价格差异悬殊
中国移动对老用户与新用户采取差异定价策略引发强烈不满。13年网龄用户使用的129元套餐仅含20GB流量,而同期新用户29元套餐包含100GB流量,单位流量价差达22倍。在宽带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现象,使用近20年的老用户套餐叠加宽带后月费高达250元,而新装用户可享受更优惠的叠加方案。
用户类型 | 套餐价格 | 流量额度 |
---|---|---|
老用户 | 129元 | 20GB |
新用户 | 29元 | 100GB |
隐性收费层出不穷
用户账单中普遍存在未明示的附加收费项目:
- 宽带基础费与增值服务费被隐藏在”家庭合户账单”中
- 全屋WiFi服务安装后自动扣除每月15元调测费
- 合约到期后宽带费从40元直接跳涨至120元
有用户发现被收取从未使用过的增值服务费,8年间累计多扣费超7400元。
套餐升级暗藏陷阱
运营商推广策略存在明显误导:
- 承诺免费使用两年的宽带服务,实际一年后即开始收费
- 优惠套餐到期后自动转为高价套餐且无通知
- 合约期内禁止更换低资费套餐,需支付违约金
有用户为取消宽带服务需跑三个营业厅,各网点处理标准不统一。
免费宽带捆绑消费
所谓免费宽带实为变相捆绑销售:
- 要求绑定最低59元手机套餐
- 部分地区强制预存定金或购买购物卡
- 套餐资费高于独立办理宽带费用
用户实际支付的手机套餐溢价远超正常宽带费用,形成明免暗收的消费陷阱。
争议本质
中国移动宽带收费争议的核心在于定价机制不透明与合约条款不对等。从新老用户区别定价到隐蔽扣费规则,从套餐升级陷阱到捆绑销售策略,反映出运营商在服务协议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消费者权益保护需要更明确的资费公示制度和更完善的套餐变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