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免费维修的隐藏条件
中国移动宽带宣传的「免费维修」存在多重限制条件。用户需满足手机套餐月费不低于69元,且必须签订2年合约期。若用户在合约期内办理携号转网或降低套餐档次,将失去免费维修资格。
- 手机套餐需达指定消费门槛(通常≥69元/月)
- 合约期内不得更改套餐或转网
- 首次安装需支付100-300元设备押金
二、续费陷阱的四大套路
用户反馈显示,宽带续费过程中存在系统性诱导消费行为。典型套路包括:
- 自动续费陷阱:合约到期后默认转为付费套餐,需主动申请取消
- 违约金条款:提前解约收取剩余合约期费用的30%-50%
- 捆绑销售:续费强制搭售路由器、监控设备等增值产品
- 话费抵扣陷阱:宣传「充值返现」实则限制消费场景
有用户因未及时处理续费通知,两年合约被自动延长至五年。
三、维修流程中的潜在收费
实际维修服务存在多项隐性收费。数据显示,42%的用户遭遇过非标收费,包括:
项目 | 官方声明 | 实际收费 |
---|---|---|
光猫更换 | 免费 | 50-200元材料费 |
线路维修 | 免费 | 30-100元上门费 |
设备调试 | 免费 | 按次收取技术服务费 |
部分维修人员使用私人号码联系用户,收费后不出具正式票据。
四、用户应对策略指南
建议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维护权益:
- 办理业务时全程录音,要求书面确认免费条款
- 通过官方APP实时查询合约状态
- 拒接私人号码的业务办理要求
- 争议发生时向工信部投诉(7个工作日内须回复)
2025年最新修订的《电信服务规范》明确规定,运营商需在合约到期前60天以短信、邮件双重提醒。
中国移动宽带服务存在「免费变收费」的系统性风险,消费者需警惕套餐捆绑、自动续费、维修附加费三大核心问题。建议办理业务时逐条审查合同细则,定期核查消费账单,遇到侵权及时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