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21:27:53
502

香港医院管理局数据库与电子健康档案互通系统构建及隐私保护

摘要
本文系统梳理香港医院管理局电子健康档案互通系统的建设历程,解析其基于HL7 FHIR标准的系统架构,详述包含动态权限控制与区块链审计的全周期隐私保护机制,并探讨跨境医疗数据共享的创新实践。...

一、香港电子健康档案互通系统发展历程

香港自1994年启动临床信息系统建设,2013年正式建立连接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及诊所的电子健康记录互通平台。该平台采用分层架构设计,支持结构化医疗数据交换,涵盖患者基本信息、诊疗记录、用药史等核心数据集,实现医疗机构间数据实时调阅。

系统建设里程碑
  • 1999年:完成基础临床信息网络部署
  • 2014年: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全面互通
  • 2024年:启动跨境健康记录试点项目

二、系统架构与数据互通机制

香港医健通系统采用中心化数据仓库与分布式节点相结合的模式,包含以下技术组件:

  1. 身份认证网关:基于智能卡的双因素认证
  2. 数据加密模块:256位AES端到端加密
  3. 审计追踪系统:完整记录数据访问日志

系统遵循HL7 FHIR国际标准,支持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医疗系统进行数据映射转换。

三、全生命周期隐私保护体系

隐私保护机制覆盖数据采集、传输、存储、销毁全流程:

  • 访问控制:动态权限分级管理,医生仅可查看必要数据
  • 审计机制:每季度执行安全审计,异常操作触发实时告警
  • 数据留存:临时下载数据60天后自动删除

2025年引入生成式AI技术时,采用联邦学习框架确保原始数据不出域,并通过医生二次审核保障输出准确性。

四、跨境医疗数据共享实践

2024年7月启动的跨境健康记录试点项目,通过以下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1. 限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唯一境外接入机构
  2. 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操作不可篡改
  3. 用户可通过医健通APP自主授权数据跨境传输

香港医院管理局通过技术创新与制度建设的双重路径,构建了安全可靠的电子健康档案互通系统。其经验表明:数据标准化、分层加密策略和动态审计机制是医疗大数据共享的关键支撑,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施路径。

声明:文章不代表云主机测评网观点及立场,不构成本平台任何投资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风险自担!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