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云数据库地址的核心要素
云数据库地址由六个关键组件构成,其标准格式为:协议://用户名:密码@主机名:端口/数据库名
。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说明如下:
- 协议:定义数据库通信标准,如MySQL使用
mysql://
,PostgreSQL采用postgresql://
- 主机名:包含IPv4地址(如192.168.1.1)或域名(如dbserver.example.com)
- 端口号:特定服务入口,例如MySQL默认3306,MongoDB默认27017
二、内网与外网地址的区分
云服务环境通常提供两种访问路径:
- 内网地址:格式为私有IP(如10.0.0.1),仅限同VPC网络内访问,具有低延迟、零流量费的优势
- 公网地址:包含公网IP或域名,需开启外网访问权限并通过安全组控制访问源IP
生产环境建议优先使用内网地址,外网访问应配合IP白名单和SSL加密
三、通用填写格式规范
不同数据库类型的标准连接模板示例:
- MySQL:
mysql://admin:password@db-host:3306/mydb
- PostgreSQL:
postgresql://user:pass@pg-server:5432/prod_db
- MongoDB:
mongodb://user:pass@mongo-cluster:27017/admin
特殊场景中,IPv6地址需使用方括号包裹:mysql://user:pass@[2001:db8::1]:3306/dbname
四、连接配置注意事项
配置过程中需重点核查以下项目:
- 网络连通性验证:确认应用服务器与数据库处于相同地域和网络环境
- 安全组配置:放行特定IP段对数据库端口的访问权限
- 连接池参数:设置合理的超时时间和最大连接数,避免资源耗尽
- 敏感信息加密:避免在代码中明文存储连接字符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