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宣传与实际资费不符
多起投诉显示,联通部分流量卡存在宣传月租与实际扣费不符的现象。例如用户反馈鲜花卡宣传39元/月,实际按59元扣费,需手动领取返费红包才能维持低价,但操作流程复杂。类似案例还包括物联卡被包装为长期19元套餐,实际月费达29元且需持续索要抵扣券。
二、隐藏消费与附加条款
部分用户遭遇以下隐性消费问题:
- 激活后自动订购增值服务,如1元25G流量包需连续扣费12个月;
- 套餐外流量触发日租宝扣费,未明确提示计费规则;
- 赠送服务隐含地域限制,后期要求补缴费用。
三、售后与投诉渠道受限
消费者反映投诉通道存在人为设限:
- 公众号频繁更换导致售后失联;
- 网页投诉入口无法提交信息,疑似降低投诉率;
- 客服处理问题效率低,退款流程拖延。
四、消费者应对建议
为避免权益受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通过联通官网或线下营业厅办理正规套餐;
- 留存宣传页面截图作为证据;
- 遭遇欺诈行为时,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索赔。
综合多起投诉案例,联通花语卡虽未直接提及,但其关联品牌存在系统性虚假宣传风险。消费者需警惕低价套餐的文字游戏,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