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宣传的常见手段
部分商家通过夸大月租套餐的流量容量和费用优惠吸引用户,例如宣称“19元享100GB通用流量”,实际包含大量限速流量或定向流量。更有代理商在前三个月设置超低月租,第四个月起将费用翻倍。
宣传内容 | 实际内容 |
---|---|
不限速通用流量 | 达量降速至1Mbps |
无合约期限制 | 强制绑定12个月 |
二、流量虚标的隐蔽套路
运营商和代理商常采用三种流量统计方式误导消费者:
- 将定向流量包装成通用流量
- 按128KB为计量单位累计消耗
- 叠加夜间闲时等无效时段流量
三、消费者维权困难
用户在遭遇虚假宣传时面临双重困境:一是销售合同未明确标注流量细则,导致举证困难;二是运营商与代理商相互推诿,投诉处理周期长达30个工作日。
四、行业监管存在漏洞
当前通信行业监管体系存在三方面问题:
- 代理商准入资质审核不严
- 套餐宣传内容缺乏统一标准
- 违规处罚力度低于违法所得
要遏制虚假宣传乱象,需建立运营商与代理商的责任连带机制,同时推行套餐内容标准化公示制度。消费者应通过官方渠道核验套餐详情,保留宣传截图作为维权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