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性收费与扣费异常
部分联通流量卡套餐存在未告知的附加费用,例如某用户主卡因「通话频次低」被停机后,副卡仍持续产生「王者荣耀」等增值服务扣费。这类隐性收费常表现为:
- 自动续费功能默认开启,需用户手动关闭
- 流量超限后自动升级高价套餐
- 定向流量统计误差导致异常扣费
二、流量虚标与限速陷阱
宣传中的「大流量套餐」实际存在多重限制,包括:
- 达量限速:超出阈值后网速降至3G水平
- 定向流量占比过高,通用流量严重缩水
- 5G信号虚假承诺,实际仅支持LTE网络
有用户反映使用流量卡后网速骤降80%,视频加载出现明显卡顿。
三、合约条款暗藏玄机
部分套餐包含隐蔽性条款,例如:
- 优惠期后月租自动上调50%-100%
- 合约期内注销需支付高额违约金
- 运营商保留单方面修改协议权利
某用户办理预付优惠套餐后,发现实际需额外支付100元激活费才能享受宣传价格。
四、消费者应对策略
建议用户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 每月核查账单明细,警惕0.5-5元小额异常扣费
- 通过运营商APP关闭自动续费功能
- 办理前要求书面确认5G覆盖范围及限速阈值
- 优先选择支持流量结转的套餐
消费者需警惕流量卡宣传中的价格锚定效应,重点关注协议细则中的费用变更条款。建议保留业务办理时的沟通记录,遇异常扣费立即通过工信部渠道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