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费用递增的优惠陷阱
部分套餐以首月低至19元的宣传吸引用户,实际从第四个月起月租可能升至39元甚至更高。这种阶梯式收费模式常隐藏在长达万字的协议条款中,用户需特别关注费用变动时间节点。
- 首充要求:激活时必须充值100元才能享受优惠价
- 违约金约束:提前解约需支付6个月违约金
二、流量限制的文字游戏
标称280G的套餐实际由8G基础流量和272G叠加包构成,后者需通过复杂规则激活。部分流量卡存在定向流量占比过高问题,通用流量可能不足总流量的30%。
- 流量统计误差:系统计算方式导致实际用量缩水
- 超量自动升档:超出套餐后自动升级高价流量包
三、自动续费的隐藏捆绑
超过78%的投诉涉及用户不知情的自动续费服务,包括:
- 增值业务费:如彩铃、云盘等默认开通服务
- 国际漫游费:未关闭功能时按天计费
有案例显示用户充值280元后,实际到账流量与承诺不符却无法退款。
四、网络覆盖的承诺落差
2025年推出的5G套餐中,23%的用户反馈实际网速未达宣传标准。偏远地区可能遭遇信号中断,地下室等场景网络可用性骤降。
场景 | 宣传速度 | 实测速度 |
---|---|---|
市中心 | 300 | 280 |
居民区 | 200 | 150 |
地下室 | 100 | 8 |
消费者应重点核查协议中的费用变更条款、流量计算规则及自动续费项目。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办理,激活后立即查询叠加包到账情况,并定期检查扣费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