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隐性收费陷阱
部分套餐看似月租低廉,但实际包含增值业务费、短信功能费等隐藏费用,且存在首月优惠后月租大幅上涨的递增模式。消费者需警惕协议条款中的自动续费设置,避免因未及时取消服务产生额外扣款。
- 案例:前3个月月租19元,第4个月起恢复39元
- 防坑建议:要求客服出具完整费用清单并逐条确认
二、流量限制与虚标
宣传的“超大流量”往往包含限速机制或定向流量限制。定向流量仅限特定APP使用,而通用流量占比可能不足30%,导致实际可用流量与宣传严重不符。
类型 | 占比 | 限制条件 |
---|---|---|
定向流量 | 70% | 仅限抖音、腾讯视频等 |
通用流量 | 30% | 全国范围可用 |
三、自动升档与超量扣费
超过套餐流量后可能触发自动升级高价套餐,部分案例显示即使关闭蜂窝数据仍会产生扣费。用户需设置流量提醒阈值,避免因0.29元/MB的超量资费产生数百元账单。
四、虚假宣传与网络问题
5G覆盖范围可能夸大宣传,实际使用中常出现信号不稳定或需额外付费激活5G功能。部分小品牌流量卡在偏远地区网络质量急剧下降,影响正常使用。
五、售后与合约限制
激活后无法退费、返现需分期到账、优惠期仅限前24个月等条款屡见不鲜。用户需特别关注合约期、违约金等细则,避免被绑定长期高消费合约。
- 必问问题:优惠期多久?返现是否一次性到账?
- 必查文件:电子协议中的解除合约条款
选择联通流量卡时应重点核查费用明细、流量类型、网络覆盖和合约条款,建议通过官方渠道办理并保留沟通记录。定期检查账单明细,发现异常扣费立即投诉至工信部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