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优惠背后的隐藏费用
山西中阳联通部分流量卡宣传“19元月租享150G流量”,实际激活后发现首月即扣全月费用,次月起月租自动上调至39元。更有用户反映,协议中未明确说明的增值业务费(如视频会员、游戏加速包)每月额外扣除5-15元。
典型费用陷阱表现为:
- 前三月优惠期后月租翻倍
- 强制绑定视频/音乐平台会员服务
- 基础功能费未在广告页面标注
二、流量虚标与使用限制
宣传中的“超大流量”存在严重缩水现象。实测发现,标称150G通用流量中仅30G为全国流量,其余120G被限定为夜间时段或特定APP定向流量。更有套餐通过限速变相降低流量价值,用户使用超10G后网速降至128Kbps。
三、首充陷阱与合约期限制
用户激活时被强制要求首充100元,其中50元转为不可提现的“优惠券”,且剩余金额需在6个月内用完。更存在24个月合约期限制,提前解约需支付未履行月份月租总和的30%作为违约金。
- 首充金额部分转为消费券
- 优惠券存在使用期限
- 解约需承担高额违约金
四、虚假宣传与维权难点
代理商通过伪造中国联通官方授权书、篡改套餐详情页等方式诱导办理。消费者遭遇资费纠纷时,常遭遇运营商与代理商互相推诿,且电子协议中存在“最终解释权归运营商所有”等霸王条款。
消费者办理流量卡时应要求提供纸质版完整协议,重点核查费用调整条款、流量使用规则及解约条件。建议通过运营商官方渠道核验套餐真实性,保留宣传页面截图作为维权证据。遭遇欺诈时可向工信部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12300)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