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
自2023年起,多地消费者反映通过短视频平台办理的“大圣联通卡”存在激活后话费余额骤减现象。宣传中声称“低月租、免会员费”的套餐,在实际激活时需预存50-100元话费,且首日即扣除高额增值服务费,部分用户余额仅剩0.1元。此类投诉在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百例,争议焦点集中于营销话术与实际扣费规则的差异是否构成虚假宣传。
用户投诉案例分析
典型投诉案例呈现以下特征:
- 隐性扣费陷阱:用户王先生通过抖音办理1328818****号码,宣传“60元低消”实为每月最低消费,首充50元激活后立即扣费至0.1元
- 信息不对称:2024年11月案例显示,商家宣传19.9元/月含215G流量,实际资费结构包含隐性会员费,电子协议未明确展示扣费条款
- 售后推诿:2025年1月用户投诉称,要求退款注销时遭遇“三个月退款”拖延话术,且无法通过官方渠道快速销户
法律界定与责任认定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经营者若隐瞒真实资费标准,可能构成欺诈行为,需承担三倍赔偿的民事责任。但实际维权中存在两大难点:
- 电子签名认证争议,需通过专业机构鉴定签约流程合规性
- 套餐宣传渠道多为第三方代理,责任主体认定复杂
2025年广东消协数据显示,通讯服务类投诉中,47.6%涉及代理商夸大宣传问题。
消费者应对建议
针对此类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 激活前要求提供完整电子协议,重点查阅“附加服务”条款
- 通过运营商官方APP验证套餐内容,避免依赖第三方说明
- 保留宣传页面截图、聊天记录等证据,通过12315或黑猫投诉平台维权
结论与行业启示
大圣联通卡事件暴露出电信行业代理销售模式下的监管漏洞。企业应建立宣传内容审核机制,在显著位置披露真实扣费规则。工信部2024年已出台《移动通信业务营销规范》,要求所有线上销售渠道必须嵌入资费确认弹窗,该政策的执行效果将成为遏制虚假宣传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