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升级陷阱:低价诱导与隐形捆绑
联通宽带套餐常以“免费赠送”“低月租”为噱头吸引用户,实际办理时却暗藏捆绑消费。例如有用户办理69元/月套餐时,实际支出达128元/月,后发现包含两张卡的强制捆绑。另有消费者在APP预约79元套餐后,被强制升级至118元套餐并收取设备费。
常见诱导手段包括:
- 模糊化套餐构成,将手机话费与宽带费混为一谈
- 口头承诺优惠内容,实际合约条款存在差异
隐藏扣费项目:从设备费到自动续费
用户账单中常出现未明示的附加费用,包括:
- 宽带包年到期后自动转为包月扣费,且不显示在话费账单
- 强制收取设备押金、安装上门费
- 未告知的宽带提速费、低消补收费
有用户被连续扣取两年隐形宽带费达4056元,期间未收到任何通知。
合约期与违约金:自由退订成空谈
套餐合约暗含严格限制条款:
- 口头承诺两年合约,实际签署三年协议
- 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具体金额未提前告知
- 套餐降档受阻,最低消费门槛设置不合理
用户维权难点:证据缺失与责任推诿
消费者维权时普遍遭遇:
- 线下办理缺乏书面协议,口头承诺无法举证
- 客服与营业厅相互推诿,处理周期长达数月
- 账单明细不透明,扣费项目未单独列示
有用户投诉时被要求自行报警取证,凸显维权机制缺陷。
联通月缴宽带套餐存在系统性消费陷阱,主要表现为价格虚标、强制捆绑、隐形扣费三大特征。消费者应坚持要求书面协议、逐项核对账单明细、定期查询套餐状态。监管部门需建立宽带业务收费透明化标准,强制运营商履行告知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