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期限与违约金陷阱
免费升级或低价续费套餐往往绑定超长协议期,部分案例显示原定两年的合同在实际协议中被篡改为三年。用户若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有消费者投诉解约时被要求倒贴数百元。更隐蔽的是自动续约条款,运营商默认延续原套餐并提高资费标准。
设备捆绑销售套路
续费过程中常见的隐形消费包括:
- 强制购买指定路由器,宣称”千兆设备”实为普通产品
- 收取不合理的安装押金,即使自备设备仍要缴费
- 以”全屋光宽”等新概念收取额外服务费
部分营业厅将设备费伪装成手机预存话费,导致后续账单异常。
隐藏的金融分期服务
工作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可能诱导用户开通网贷分期,典型案例显示:
- 以”信用额度查询”获取用户授权
- 私自操作手机录制认证视频
- 绑定招联金融等第三方信贷服务
这种操作将普通宽带业务转化为网贷分期,用户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负债。
套餐升级诱导消费
营业员常采用话术陷阱:
- 宣称原套餐已下架,强制升级高价套餐
- 将基础套餐与增值服务打包销售
- 在APP显示低价套餐,实际办理时无法选择
有用户投诉办理59元套餐被强制升级为118元套餐,账单明细中出现不明扣费项目。
总结建议
消费者在续费时应核实合同期限、拒绝非必要设备购买、警惕金融分期服务,并保留通话录音等证据。遇到纠纷可通过工信部投诉渠道维权,必要时可考虑携号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