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经授权的业务开通
滨州联通多次被曝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开通增值业务。例如,用户反映在未被告知的情况下被开通“电视盒包月”“沃家组网”等业务,且账单中存在无法追溯的扣费项目。更有案例显示,用户套餐被私自升级,优惠到期后未经确认即自动续费,导致资费上涨。
二、资费调整不透明
资费规则模糊与宣传承诺不符是另一突出问题。有用户指出,联通业务员以“活动返费”名义推销千兆光纤,实际未兑现返费承诺,且在两年合约期满后继续收费。套餐捆绑宽带后无法降档、隐藏条款导致用户被动接受高额资费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维权困难与监管缺失
用户维权常遭遇以下阻碍:
- 客服推诿:多次投诉后仅以“退还话费”“三倍补偿”等方案敷衍;
- 证据篡改:业务办理录音调取困难,营业厅与客服说辞矛盾;
- 监管滞后:信访处理超时、通信管理局介入效率低下。
四、用户如何防范?
建议消费者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核查账单,通过官方APP或营业厅打印明细;
- 要求业务员书面确认优惠条款,留存通话录音;
- 通过12300工信部平台投诉,避免单一依赖企业客服。
滨州联通乱象根源在于内部考核机制扭曲与外部监管失效。企业为完成业绩指标默许违规操作,而用户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的问题长期未解。根治乱象需建立双向透明的资费公示制度,并强化第三方监管机构的处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