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升级陷阱
联通宽带套餐常以“免费升级”“限时优惠”为噱头吸引用户,实际办理后却面临费用激增问题。例如用户办理69元套餐后,实际月支出可能因叠加卡费、设备租赁费涨至128元,且客服拒绝降档。另有用户被默认升级139元5G套餐,需通过携号转网投诉才能获得补偿性优惠。
二、隐藏费用与捆绑消费
办理过程中存在多项未明示费用:
- 安装费:部分套餐宣称免费安装,实际收取100-300元设备押金
- 捆绑消费:宽带与手机号强制绑定,套餐外叠加50元全屋光宽费
- 信用陷阱:办理过程可能诱导开通网贷分期服务
三、合约期与违约金陷阱
业务员常隐瞒真实合约条款,用户实际签约的协议期比口头承诺多出1-2年,违约时需支付高额赔偿金。典型案例显示,宣传的两年109元套餐实际变为三年134元合约,解约需倒贴数百元违约金。
四、虚假宣传诱导签约
推销人员通过以下手段完成业绩目标:
- 虚构免费条款:将正常安装费包装成“限免福利”
- 模糊套餐内容:未说明通用流量与定向流量区别
- 伪造绑定关系:谎称号码绑定宽带限制用户降档
消费者应要求查看完整电子合同并截图存证,重点核实套餐总价、合约期限、解约条款等内容。若遭遇消费欺诈,可通过工信部投诉平台维权,保留业务员推销录音、短信记录等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