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费不透明与诱导消费
多数投诉指向套餐费用与实际服务不符。用户反映业务员常以“免费升级”“优惠活动”为由,诱导办理高价套餐,但实际使用中常出现隐形消费。例如有用户办理69元套餐后,发现实际月支出达128元,且降档时遭遇阻碍。更有案例显示,营业厅将59元套餐强制升级为118元,并额外收取设备费用。
- 套餐内容与实际不符,通用流量、通话时间虚标
- 合约期与推销承诺存在差异,三年协议被包装成两年
二、服务质量与合同不符
用户普遍反映网络速率未达承诺标准,1500Mbps套餐实测速率仅800Mbps,部分用户上行速率骤降至5Mbps。更存在未经告知擅自降低网速、新增附加费等行为,有用户发现10元宽带附加费被追溯收取至三年前。
- 承诺速率:1500Mbps ↔ 实测速率:800Mbps
- 套餐资费:59元/月 ↔ 实际扣费:134元/月
三、售后服务推诿低效
投诉处理存在明显流程缺陷,用户遭遇多部门“踢皮球”:线上客服与营业厅互相推诿,安装问题拖延超72小时未解决。有案例显示安装订单被单方面取消后,客服解释出现“小区容量不足”“系统错误”等矛盾说辞。
- 10010热线投诉占比超70%,但解决率不足40%
- 相同问题需重复投诉3次以上才能进入处理流程
南京联通宽带套餐投诉高发的核心问题,源于销售环节的过度承诺与服务落地的系统性失能。从套餐设计、营销话术到售后响应,均存在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操作惯性。建立透明的资费公示制度、强化推销人员合规培训、设立独立投诉仲裁机制,应成为改善服务质量的关键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