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升级诱导消费陷阱
部分用户反映,联通推销人员以“免费升级宽带”为名上门推销,实际要求将原套餐升级为高价套餐。例如,宣称月费109元协议期为两年,实际办理后费用涨至134元且协议延长至三年。更有消费者在APP预约低价套餐后,被营业员强制要求升级至118元套餐并捆绑设备押金。
- “原套餐已下架,只能升级高价套餐”
- “赠送设备需捆绑高额手机预存费”
二、隐藏安装费与设备押金
尽管官方宣称安装费0-100元,但实际办理时可能产生额外收费。有用户遭遇装机师傅私自收取200元调测费,且设备押金未在合同明确标注。更存在强制要求使用指定设备的情况,即使消费者自备合格设备仍被收取费用。
三、违约金条款模糊不清
合约期违约条款存在显著信息不对称:
- 推销人员未明确告知2-3年合约期限
- 违约金计算方式未在电子合同中公示
- 移机、销户需返回原办理城市
四、网贷分期业务捆绑风险
部分营业厅将宽带办理与“招联信用付”等网贷产品捆绑,在用户不知情时录制认证视频,通过信用分期实现“零首付”,实则形成长期债务关系。该操作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且可能影响个人征信记录。
总结与建议
消费者办理宽带时应要求书面确认套餐细则,留存推销录音,仔细核查合同中的费用条款与协议期限。若遇强制消费或网贷捆绑,可立即向工信部投诉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