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联通宽带资费争议背后的消费者困局
一、隐性收费条款频现
用户普遍反映在办理业务时遭遇”免费试用变收费”的营销话术,安装人员承诺的免费IPTV服务在次年自动转为每月13元收费项目。更有多位消费者在设备归还后仍被收取违约金,甚至因未及时注销服务被列入黑名单。
典型收费争议包括:
- 上门安装费100-400元不等
- 套餐外强制收取设备押金
- 未明示的月度维护费
二、套餐升级暗藏陷阱
运营商通过”网速升级”等话术诱导用户升级套餐,实际网速提升效果与宣传严重不符。有用户办理千兆宽带后实测下载速度仅60KB/s,且信号覆盖存在严重缺陷。套餐变更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 禁止用户选择低资费套餐
- 绑定无关增值服务(如全屋光宽)
- 优惠条款有效期不透明
三、服务质量争议突出
售后服务响应迟缓成为投诉重灾区,用户报修后常遭遇跨区推诿、超期未处理等情况。有案例显示故障报修一个月后才得到敷衍回复,技术人员未实地检测即关闭工单。
服务质量短板具体表现在:
- 维修人员脱岗失职
- 设备性能与宣传不符
- 投诉处理流程冗长
四、异地服务差异悬殊
运营商省级系统割裂导致服务标准混乱,外地用户在京办理宽带需承担更高资费。系统壁垒还造成宽带移机受阻、异地销号困难等问题,用户常需支付违约金重新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