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约期限与违约金陷阱
部分低价宽带套餐要求用户签订24个月合约,若提前解约需支付高额违约金。例如“推荐一”360元/年套餐需核查地址并绑定手机卡,解约时可能产生设备回收费用。
合约剩余时长 | 违约金比例 |
---|---|
≤6个月 | 月租费×30% |
>6个月 | 月租费×50% |
二、限速与流量限制条件
1000M套餐实际可能采用共享带宽机制,高峰期网速下降明显。部分套餐标注“达量降速”,如超出30GB流量后降速至3Mbps,但该条款常以小字标注在合同附件。
- 标称速率:1000M(实验室环境下测试)
- 实际速率:300-800M(受区域线路影响)
三、捆绑消费隐性要求
90%优惠套餐需强制绑定手机卡,如“129元档套餐”实际要求主卡月消费≥58元,且副卡需缴纳10元/月功能费。光猫设备虽标称免费,退网时需完好归还否则扣费。
- 必选增值服务:视频会员(15元/月)
- 预存话费:最低200元(分24个月返还)
四、宣传与实际的差异
广告中“免安装费”仅限特定小区,老旧小区可能收取100-300元线路改造费。所谓“金牌师傅24小时上门”,实际预约安装平均等待3-5个工作日。
消费者办理时应重点关注:合约细则条款、设备回收标准、实际覆盖区域网速测试报告。建议优先选择支持“先安装后付费”的套餐,并通过官方渠道留存宣传承诺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