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餐宣传与用户现实的落差
根据联通官方宣传,2025年上街区推出的宽带套餐强调「价格透明」「无隐性消费」,提供从100M到2000M的多档位选择,并承诺「先安装后收费」服务。但用户实际体验显示,部分套餐存在设备押金、强制升级、套餐捆绑等隐性收费现象。有消费者反映办理79元套餐时被要求支付设备安装费,实际月支出达128元。
二、典型隐形消费投诉案例
投诉类型 | 占比 |
---|---|
套餐捆绑销售 | 42% |
设备附加费用 | 28% |
增值服务扣费 | 19% |
典型案例包括:办理69元套餐实际月支出128元、宽带绑定手机套餐无法解约、设备押金变相收费等。更有用户发现套餐包含的「全屋光宽服务费」未提前告知,导致月费增加50元。
三、常见隐形消费类型解析
- 设备费用陷阱:光猫押金、安装服务费、设备租赁费等隐性收费
- 套餐捆绑陷阱:强制绑定手机卡、IPTV等增值服务
- 降速限制条款:达量降速未在合同显著位置标注
- 增值服务费:自动开通视频会员等付费服务
四、消费者避坑指南
- 办理前要求提供完整合同细则,特别注意「附加条款」内容
- 优先选择独立宽带套餐,避免手机话费捆绑
- 定期通过官方APP查询账单明细,发现异常立即投诉
- 保留业务员承诺录音/截图,作为维权证据
- 多方比较运营商套餐,警惕「永久优惠」宣传
尽管联通官方宣称「零隐形消费」,但用户实际体验表明隐性收费问题仍普遍存在。消费者需提高警惕,通过仔细核查合同条款、定期检查账单、主动维权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建议优先选择短期合约套餐,降低被长期捆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