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背景:十年用户突成黑户
2018年上海保利香槟苑小区50余户居民发现,使用多年的联通宽带在官方系统中查无记录。这些用户通过自称联通员工的第三方代理商办理业务,实际接入的却是通过路由器分接的共享网络,导致用户账户未录入联通官方系统。类似事件在2024年仍持续发生,浦东新区用户归还设备后因未主动注销宽带,被单方面列入欠费黑名单。
核心原因:第三方代理乱象
从多起案例可见问题根源:
- 渠道监管缺失:代理商伪造业务资质,通过分接设备发展”共享用户”
- 系统信息断层:非官方渠道办理业务未同步至联通中央数据库
- 设备管理漏洞:光猫回收未触发销户流程,导致持续计费
- 代理商私自搭建共享网络
- 伪造用户入网资料
- 利用系统漏洞绕过监管
用户应对:注销流程暗藏风险
2024年多起投诉显示,用户完成设备归还后,因未在官方渠道办理销户,产生持续计费。浦东案例中,合作营业厅未告知注销义务,用户11个月后才发现欠费问题。更严重的是,部分代理商通过后台强制断网,诱导用户支付”设备更换费”。
内部管理:考核机制催生乱象
前联通工程师爆料显示,强制性的宽带推销考核导致:
- 技术人员伪造故障诱导消费
- 二手设备重复销售牟利
- 投诉处理推诿拖延
该事件暴露运营商在渠道管理、系统对接、员工考核等环节存在系统性缺陷。建议用户通过官方渠道核验业务状态,销户时需获取书面凭证。监管部门需建立宽带业务全流程追溯机制,防止代理商利用信息差侵害消费者权益。